戴凤钦:荷之四季入画中
来源: 周口晚报 时间: 2024-08-29 11:26:04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戴凤钦介绍大写意荷花创作心得。

        8月24日,一个令人慵懒的午后,戴凤钦像往常一样悠闲地泡上一壶茶,开始作画。

  他的画室有70平方米左右,堆放着上千幅书画作品,都是近年来他一幅幅创作的,产量之丰,让许多正当壮年的书画界同行也自叹弗如。

  戴凤钦自幼酷爱书画,幼时家贫,经常以地为纸,写写画画,书画艺术的种子就此埋下。参加工作后,他先后履职多个岗位,公务繁忙,书画练习时断时续。及至退休,他才得以心无旁骛地习字作画,绘出更加精彩的人生下半场。

  这天,他要画一幅荷花“斗方”。周口市第三届荷花节余韵未消,几天前他又一次泛舟龙湖,写生、拍照,在清风荷影中捕捉创作灵感。起笔,水墨铺张,荷叶清圆,红莲俏立,又画一只灵动的翠鸟,画几丛自在的野蒲。复又题诗:龙湖有翠鸟,归飞羽翼长。日日云无心,哪得莲花上。

  画成,汗湿襟衫。有观者赞曰:好一幅“龙湖红荷”图!奔放淋漓的写意中,蕴藏着严谨细微的用笔,兼工带写,挥洒自如,且书与画相得益彰,意韵隽永。

  尺幅片纸,风流自显,闪现着戴凤钦的艺术追求和造诣。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重彩画研究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协会会员。一人身兼四个“国字头”会员,难怪会在画作中展现出如此丰富的元素!

  常言道:人过五十不学艺。而戴凤钦绘画上的诸多成就,却是他五十岁之后取得的。十多年前,为了实现梦想,他毅然决然,打点行装,奔赴京城,踏上艺术的求学之路,先后就读于清华美院、中央美院,在绘画上得以登堂入室。他也深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他远涉名山大川,流连山水之间,勤奋笔耕,精研技法,又多向同行、大家结友拜师,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十数年慎思笃行,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在中国画坛取得一席之地,作品屡屡获得大奖,还被李苦禅花鸟画艺术研究院聘为院长,赫然成名成家。

  戴凤钦于山水画、花鸟画皆有所长,其中荷花是他最爱的题材,先后创作不下500幅,各种习作更是盈箱累箧。戴凤钦说:“古人把荷花比作君子。我爱画荷花,因为荷花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象征着纯洁、高雅、坚韧和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量,历来画荷者名家辈出。荷花又是周口的市花,作为周口籍画家,更应该把荷花的精神意蕴表现出来。”

  他从现实生活里学画荷。戴凤钦认为:“只有作品具有生活的气息,才能打动读者。”淮阳龙湖荷花丛里,他身影频现,细观荷之百态;武汉东湖、杭州西湖等地荷花盛开的时节,他也不止一次到访。对于戴凤钦来说,那些荷花是散落在人间的精灵,有自己的性情格调。有了和荷花的心灵相惜,戴凤钦在创作时得心应手,不管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娇嫩,还是残荷的凄冷,在他的笔下都有生动传神的表达。

  他向名师大家学画荷。近代大画家吴昌硕的荷花,戴凤钦研习颇深,学其直抒胸襟、酣畅淋漓的大写意笔墨形式。他还从张大千、齐白石、石鲁、王雪涛、李世南等大家作品中汲取营养,师古不泥,融会贯通,自成一格。他尤其喜欢当代画家宋雨桂的荷花,画风神秘飘逸,开前人未有之境界。他潜心参悟,创作了一系列重彩画作品,用墨用彩极重,气韵延绵,还有一种如梦似幻的神秘感,视觉冲击力拉满。

  他从文学典籍里学画荷。绘画这门艺术,技术是基础,功夫在画外。戴凤钦勤而好学,博览群书,涉猎甚广,关于荷花的诗词歌赋他信手拈来、出口成章。他画荷花,有时就是被诗词中的一个意境所打动,然后到生活里去观察、佐证,在画作里去呈现、升华。腹有诗书气自华,以诗书观照创作,戴凤钦的画便有了浓厚的文人气息、生命哲思,值得反复品读,令人玩味乃至沉思。

  今年荷花节的盛况,激起了戴凤钦更加强烈的创作欲望,他准备创作“四季荷花”系列画作。“春荷、夏荷、秋荷,前人屡有涉及,名作迭现,冬天的荷花如何表现,古来作品却相应较少,我准备在暮秋残冬,再到龙湖探看荷的形态,为创作积累素材。”戴凤钦已有行动计划。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荷的四季,蕴含着怎样的天道力量?这样的画作,确实值得期待!(记者 徐启峰 文/图)

责任编辑:王依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