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思翁《画禅室随笔》有言: “古人云:有笔有墨。笔墨二字,人多不识。画岂有无笔墨者?但有轮廓而无皴法,即谓之五笔;有皴法而不分轻重向背明晦,即谓之无墨。古人云:石分三面。此语是笔亦是墨,可参之。”在当今快节奏消费流量的时代,人们对于书画的理解往往仅停留于所谓的“名气”,而多不识“笔墨”二字。驻足在三川颍水河畔,有这样一位画家,取法二王,深耕于古典书法。精研宋元,锤炼于笔墨之间。与古为徒,她的作品致广大而尽精微,展现了当代科班深厚扎实的功力,影响了一批又一批热爱书画的三川学子。
清塵,一位90后的著名画家。或是受长辈的影响,清塵自幼酷爱诵读诗词,王力先生的《诗词格律》便是她的启蒙读物,对于杜诗尤其热爱。正是在深厚的国学底子和父母的支持下,清塵正式走向了属于她的艺术道路。
李沾先生书清塵诗句“尺牍托青鸟 檀木燃为泥”。
取法乎上,得乎其中。书画自古便是代表士族门阀政治文化的象征,笔法传承有序,多不外传。取法和认知的起点往往决定了艺术家一生的走向,清塵从小学习国画,以深厚的功底先后获得全国中小学绘画金奖、全国硬笔书法一等奖及国际PHE大赛银奖 。大学本科闲暇时间研习宋画,毕业后又赴英国留学深造完成硕士学位。虽在异国他乡,清塵仍笔耕不辍,精攻宋元山水、花鸟人物。闲暇时日奔走于英国博物馆之间,不断探寻遗失在海外的中国文物艺术瑰宝,用自己扎实的线质勾摹写生,研习古人的法度,也记录这段不能忘却的历史...
生动的笔触,诠释着东方大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圆厚的线质,书写着华夏厚重的文字生命符号。艺术无国界。清塵正是用精湛的一幅幅作品,打动着无数同样热爱艺术的国外友人,让他们对中国文化充满着向往。
影落清风不染塵。回国后,清塵追随典水梅花李霑先生研习书法,千竹书院方严先生学习中国画。在中西结合深厚的功底下,在极高天赋的加持下,在日夜勤勉自律的努力下,未来的清塵一定会开创属于她的时代!(记者 王泉林)
另附清塵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