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新文
李泓,1938年生,河南项城人,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剧作家。2024年7月,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李泓剧作选》,收录了他五个大戏和十个小戏。其中,尤以《农家媳妇》《农家嫂子》《农家巧妮》最为出色,被称为“农家女性三部曲”。
《农家媳妇》写袁石磨的两个儿媳,围绕着孝与不孝发生了一系列矛盾冲突,最终二儿媳以自己的孝心感化了大儿媳。这部戏通过普通农村家庭的故事,反映了孝敬老人的主题,展现了新一代农民对社会道德的新追求。该剧近年来先后在河南、山东、山西、河北、安徽等地演出3000多场,受到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好评。
《农家嫂子》以新农村建设为主题,塑造了一个自强自立的农家媳妇形象。故事围绕开封及其私生子展开,因为开封当年抛弃了初恋情人,导致自己的亲生儿子和女儿搞起了兄妹恋,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矛盾冲突。这部戏既有对当今社会上一些人道德沦丧的批判,也有对新农村建设的热情讴歌。
《农家巧妮》讲述了一个名叫李巧妮的女青年回乡创业的故事。全剧的主题是歌颂美丽乡村建设、宣传农民工和大学生回乡创业政策,积极向上,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三部戏剧都以农村为题材,且以女性为主角。《农家媳妇》以传统孝道教育为主题,倡导忠孝,矛盾冲突迭起,字字句句扣人心弦,有一股催人泪下的感染力。《农家嫂子》一方面热情赞扬农家嫂子秀贞的忠孝节义和自强不息,一方面从反面倡导传统美德,塑造了丰收和开封两个有悖传统美德的人物。《农家巧妮》则以美丽乡村建设和鼓励大学生回乡创业为主题,是对新时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宣传和教育,体现了艺术为现实服务的创作原则。
文学是人学。在这三部戏剧中,剧作家塑造了一系列的人物形象,他们分别代表着当今社会各个阶层的人群:
一是,剧作家热情讴歌褒扬的正面人物,如周玉兰、秀贞、李巧妮等。虽然她们都是女性,但她们都具有共同的品格,坚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讲究忠孝节义、礼义廉耻,孝敬父母公婆,同时还积极向上,顺应时代,与时俱进,巾帼不让须眉,具有开拓进取精神,能带领当地群众,依靠党的政策法规走上致富之路,是新时代优秀妇女的典型代表。
二是,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部分乡镇级干部在执行政策过程中原则性不强,遇事和稀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如尚皓仁。
三是,像田四清这样的村干部,虽然他们也想为群众做点好事,但法律意识淡薄,在实际行动中做的“好事”并不符合政策要求。
四是,一类特殊人群,他们社会背景深厚,经济实力雄厚,人际关系广泛,社会活动能力强,绝大多数人办不成的事,他们能轻松办成,如开朗。
五是,剧作家批判和唾弃的一类人群,某些农民工借助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先富起来了,但却忘记了先富带动后富这一基本原则,致富之后,就飘起来了,肆意放纵自私自利的本性,通过各种手段包装自己,给自己贴上层层华丽的标签,却金玉其外、败絮其内,有了钱便迷失自我,道德沦丧,抛妻弃子,成为当今社会之殇,如丰收。另外,有些年轻媳妇无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虐待公婆,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如贾香香。
六是,像袁石磨、哑巴能、铁李拐、孟巧花等弱势群体,需要更多人给予关爱和帮助。
综上所述,可见作家采用典型化手法,通过精心设计的故事情节,巧妙地将当今社会上各类角色集中在特定的故事情节中,让他们同时登场,从而形成连续不断的矛盾冲突,既符合戏剧创作的基本规律,也符合大众欣赏的要求。
这三部戏剧中的情节并非空穴来风,具有充分的生活来源,既来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生活,体现了剧作家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洞察和深沉思考。剧作家对剧中人物的褒扬挞伐,旗帜鲜明,实现了艺术性和思想性的完美结合。
因此说,李泓的“农家女性三部曲”堪称艺术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