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新街北段路东有一处宅院称“李家大院”,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其背靠背而门朝东、临着周口老街,也有一处宅院,称“李家当铺院”,目前也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同一家族的两处遗存均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足见李氏家族曾经的显赫和历史影响力了。
据有关资料,李家大院位于川汇区荷花路街道新街两侧,是原周家口首富李氏家族的商铺和住宅。李氏家族祖籍温县,明末或是清初迁居到周家口经商。清同治光绪年间,李家出了三兄弟。老大李毓英,同治三年(1864年)中举,光绪六年(1880年)任江苏知县。老二李擢英,同治十二年(1873年)中举,光绪三年(1877年)中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内阁侍读学士、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少卿等,其在清末颇有些影响,所写奏疏及书法作品都有案可查。老三李延英,清末增广生员,例捐五品衔候补通判,在周家口经商。李氏家族有商号多处,在农村置地万余亩,家资万贯,名扬一时。李家大院经几代扩建渐成规模,蔚为壮观,虽历经沧桑,仍有部分建筑保留下来。新街路东这处高门楼,经过革命年代的洗礼,门楣上方增添了红五星标志,门两侧镌刻毛体书法对联“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2002年,李家大院被周口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李家当铺院位于川汇区荷花路街道老街西侧,主房两层楼阁,坐西朝东,面阔三间,七架梁,灰瓦硬山式建筑,二层立窗上层有多处木雕。据当地居民说,该四合院原是李家大院的一部分,是李八少(李延英的儿子李国瑗)的当房。1952年,周口市改为县辖镇入商水,商水县党政机关由商水城关迁到周口,几经变迁,李家当铺院一度成为商水县委家属院,2017年,被周口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另据周口文史专家王羡荣讲,在新街北端坐西向东,还有一处李八少的大院,占地约30亩,走马门楼,三进院落,并有一处后花园,现已不存。
关于李氏三兄弟和李八少的故事,在民国《商水县志》、20世纪80年代的《周口文史资料》和1994年版的《周口市志》中均有所辑录。难能可贵的是,笔者的好友崔中玉在研究民国《商水县志》时,发现了有关李氏三兄弟的父亲李天章的记载,这段文字见于民国《商水县志》卷二十人物志,原文如下:“李天章,字华汉,性慷慨,戚友有急,必多方假(借)贷以给之,或不能偿,则累为己债。友人二子同入泮,窘于财,求助天章,时将麦秋,割地四十亩,借令典之。后游学舞阳,卒于旅寓。讣至,索逋盈门,数以千计,皆为友急难所亏也。子三,长毓英,同治甲子举人,庚辰大挑一等,江苏知县。次擢英,丁丑进士,仕至典礼院学士,有传。次延英,增生,援例捐通判。”
从上述文字看,李天章一是为人慷慨大方、仗义疏财,甚至“累为己债”。二是非常重视教育,为了友人二子“入泮”而不惜在麦秋也即初夏时节“割地四十亩,借令典之”。三是李天章当是在李氏三兄弟幼时即已早卒。而李氏三兄弟也都很争气,为学为官为商多有成就,进而有了李家大院的一番基业。据传,李国瑗也多乐善好施之举,颇有其祖父遗风。说起周家口端午龙舟的来历,主流的传说是江南的门生为李擢英祝寿,另一说是为李擢英的父亲祝寿。李擢英的父亲李天章早卒,当时其尚年幼,故为李父祝寿之说是不成立的。(童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