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7+28+N”产业链群的版图上,我市太康县的锅炉产业犹如一颗耀眼的明珠。从家庭作坊起步,历经40余年发展,太康县已汇聚60多家锅炉企业,形成全国最大的A级锅炉制造基地。其中,河南省四通锅炉有限公司(简称四通锅炉)以龙头姿态引领技术突破,推动整个产业向绿色智能高端迈进。
技术共享 破解中小企业创新困局
去年冬天的一个清晨,豫东锅炉总经理冯培强手握WS系列电控委托单,走进河南省智能锅炉制造创新中心。“做了十几年锅炉,却一直卡在‘有锅无炉’的尴尬里。”冯培强坦言,智能化燃烧控制技术研发成本高、周期长,对中小企业而言是难以承受之重。
那张委托单,最终在创新中心找到了“另一半”——四通锅炉。作为行业龙头,该企业在低氮燃烧、智能调控领域已拥有162项专利,参与国家标准制定和修订15项。在创新中心的牵线下,双方达成技术共享协议。四通锅炉根据对方现有锅的类型,量身定制,为他们设计出了匹配的炉。
“就像拼图找到了关键板块。”冯培强展示着订单数据,共享后的首个季度,企业高端产品占比大幅跃升。这样的技术共享在太康已成常态。创新中心负责人冯少华介绍,通过整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郑州大学、上海工业锅炉研究所等产学研资源,中心已促成12项技术合作,帮助8家企业突破技术瓶颈。
值得关注的是,创新中心从列入培育名单年度起,按照年度内购置研发、中试等设备投入资金的30%给予补助,年度补助金额最高500万元,连续支持5年。
设备共享 降低企业创新门槛
不仅技术共享,设备也共享。高端锅炉关键零部件的生产设备,动辄需要一两千万元的投入,一般的企业买不起。太康县申请政府专项债,建设了共享锅炉制造产业园。
在共享锅炉制造产业园,金德锅炉总经理姬麦德正在使用园区的激光切割机。“这台设备价值上千万元,以前根本不敢想。”姬麦德指着切割出的0.5毫米精度翅片说,现在通过设备共享,不但生产成本降低了,还能满足高端产品的生产需求。
共享锅炉制造产业园负责人冯坤介绍,几十家锅炉企业,分别采购不同设备,尤其是大型设备,通过共享的方式,大家都能使用。目前,共享锅炉产业园一期已经投入使用,二期还没建设好,参与设备共享的企业已经排起了队。
共享产业园不仅实现设备共用,更构建起全链条资源共享生态。从标准化厂房、研发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到涵盖材料科学、热能工程等领域的专业人才库,再到激光切割机、无损检测设备等精密工装,均面向全产业绿色智能升级需求开放。这种“资源集约、优势互补”的共享模式,既降低了企业创新成本,又通过协同攻关加速了技术迭代,推动太康锅炉产业从“分散竞争”向“集群共赢”转型,为传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创新范本。
龙头引领 核心技术突破推动产业升级
作为行业龙头,四通锅炉在技术创新上持续发力,其“多源物联智能控制锅炉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项目,解决了现有锅炉设备热效率低、污染物排放高、智能化水平低、难以实时进行设备监测及故障预警、运维困难的问题。
“我们采用模块集成化贯流式腔体结构设计,使锅炉体积缩小35%,冷凝回收率提升至75%,气压稳定性提升28%。”四通锅炉总工程师田志坚介绍,这些技术成果不仅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德国Viessmann、美国Cleaver-Brooks同类产品相比也毫不逊色,更填补了国内高端冷凝锅炉技术空白。
2020年,四通锅炉牵头建设“锅炉行业远程运维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实时监测、碳足迹追踪与多场景协同管理,数据采集与传输速率达1000次/秒,响应时间缩短至10毫秒,故障预警准确率超过95%。
“在生产中,锅炉内就安装了各种传感装置,通过远程运维平台,我们实时监测锅炉的温度、压力等数据,对锅炉进行智能化控制,最大限度保障锅炉运行安全。”远程运维服务平台负责人王红霞介绍,目前已实现500多台锅炉的实时监测与智能调控,帮助客户年均降低运维成本36%。
河南四通锅炉有限公司的发展,正是太康县锅炉产业蓬勃发展的生动写照。如今,太康锅炉省内市场占有率高达50%,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5%,品牌价值达到34.3亿元,成功跻身中国区域品牌价值百强。
“我们将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焦‘两高四着力’,加大创新主体培育力度,力争到今年年底,锅炉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40家以上,推动太康锅炉产业做强做大,全面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太康县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记者手记:
在采访太康锅炉产业的过程中,“共享”二字始终贯穿全程,让人深刻感受到创新模式对传统产业的重塑力量。过去,中小企业因资金、技术短板在创新路上举步维艰,如今通过技术与设备共享,资源得以高效整合,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共进”的转变。
龙头企业四通锅炉发挥引领作用,不仅自身在技术上实现突破,还主动与同行分享成果,这种开放共赢的理念难能可贵。创新中心与共享产业园的建设,更像是产业发展的“催化剂”,政策扶持与资源共享双管齐下,让整个产业迸发出新活力。
太康的实践证明,传统产业并非只能困于旧有模式,通过创新机制打破壁垒,推动资源共享、协同发展,就能为产业升级开辟新路径。这不仅是太康锅炉产业的蝶变之路,更为众多传统制造业集群转型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借鉴。(记者 李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