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泛区农场:沃土生金绘就现代农业新图景
来源: 周口日报 时间: 2025-09-29 08:26:32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金秋的豫东平原,阳光洒满黄泛区农场的田野。连片高标准农田如黄绿相间的巨毯铺展在地平线上,玉米秆挺拔粗壮、穗粒饱满,黄金梨园里果实压弯枝头,果香四溢。这片曾因黄河泛滥满目疮痍的土地,如今凭借“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智慧与精细化管理,成为中原大地的“粮仓”与“果篮”。

  改土兴田:昔日盐碱滩变身丰产“金土地”

  “脚下这片地,搁以前就是‘望天收’的盐碱滩,种啥都长不好。” 50 多岁的老职工胡大姐边说,边弯腰抓起一把土,手掌摊开,土壤颗粒清晰可见,“你看现在这土,松软透气、保墒性好。遇上干旱天气,喷灌设备一开,水能渗入玉米根部。”

  “过去,黄泛区农场土地盐碱化严重。春天返碱时,地表泛着白霜,玉米苗没几天就枯萎了。汛期一来,地里积水排不出去,庄稼一茬茬被淹,一年忙到头,也挣不了几个钱。”胡大姐说,这是她爷爷告诉她的。如今作为第三代农场人的她,赶上了好时代。

  改变始于农场对“藏粮于地”战略的扎实落实。近年来,农场投入大量资金,全面改造升级农田基础设施。挖掘机、推土机等机械平整土地、修建灌排渠道、铺设管网。大型播种机、收割机等现代化农机取代传统人力耕作。如今走进农场,“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的景象映入眼帘,每块农田都配有喷灌或滴灌系统,实现旱能浇、涝能排。

  “老一辈农场人利用土壤改良技术,大幅降低盐碱地的含盐量。经过几代人科学管理,黄泛区农场耕地等级显著提升。”黄泛区农场社会事务工作局局长杜金旺开心地说,“农田排涝能力明显增强,豫东遭遇强降雨时,周边农田受灾,我们的玉米田几乎没受影响,亩产比往年还有提升。”

  在黄泛区农场玉米试验田里,玉米株距均匀,穗子比普通玉米大一圈。“这块高产示范田经过改良土壤、科学管理,预计亩产会大幅提升。”杜金旺说,如今黄泛区农场玉米平均亩产稳定在较高水平,比改造前增产近三成,昔日盐碱地彻底变身丰产“金土地”。

  科技赋能:良种良法激活作物 “新活力”

  清晨,农场无人机操作手王长磊操控两架植保无人机,在田垄上空盘旋。无人机喷头均匀喷洒叶面肥,白色雾状药剂在晨光中划出弧线。“以前,人背药桶打药,一亩地忙活大半天还漏喷。现在,无人机大面积作业,药量精准还省成本。”王长磊一边操控遥控器,一边介绍。

  在黄泛区农场,科技赋能渗透到种植全环节。农场自主培育的“泛玉298”成“明星品种”,抗病性强、抗倒伏、穗大粒深,比普通品种亩产优势明显。“科研团队花了多年时间,在试验田反复筛选、杂交,才培育出这个品种。”黄泛区农场地神种业玉米部总监张东亮说,目前“泛玉298”已在多个省份推广,种植面积广阔。

  良种之外,良法推广让作物产量与品质大幅提升。玉米种植推行精准管理,从种子包衣、合理密植到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统防统治,每个环节都有严格标准。“病虫害防治靠‘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系统。卫星遥感监测大范围地块,无人机航拍查局部地块,地面植保员实地排查,发现苗头问题能快速下达防治指令,确保‘早发现、早防治’。” 黄泛区农场技术推广员老赵说,现在,发现玉米遭遇病虫害后,短时间内即可完成大面积无人机飞防,既控制了虫害,又节省了农药用量。

  黄金梨种植区同样科技感十足。黄泛区农场为每棵梨树建立生长档案,记录施肥、浇水、修剪等信息,利用“三控”技术显著提升梨的甜度,果形端正、色泽鲜亮。“去年,黄金梨在电商平台销售,供不应求。今年,不少客户提前下单。”黄泛区农场兴隆合作社社长李富国说。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子基地从播种到收获全程标准化管理,每批种子经严格筛选检测,纯度达到高标准。“我们的小麦种子基地年繁育量大,多个优质品种推广应用范围广。”张东亮自豪地说,农场小麦平均亩产达到较高水平,较往年有明显增产。高产示范田亩产更是突破纪录,创豫东地区新高。

  “从种到收全靠科技,轻松还高产。”种植户尹老汉算了一笔账,“以前,我家玉米亩产不算高。现在,用的是‘泛玉298’,亩产大幅提升,每年增收不少。黄金梨种植收益也很可观。”

  精细管控:“六统一” 模式守护 “舌尖安全”

  “这批玉米种子纯度符合国家标准,可入库。”在农场种子检验中心,技术员拿着检验报告说。检验中心内,恒温培养箱、种子净度分析台等设备一应俱全,每批种子均需通过净度、纯度、发芽率等指标检验,合格后方能入库。

  “我们实行‘六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品种布局、统一技术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统一绿色防控、统一质量追溯、统一品牌销售,实现从田间到餐桌的全链条质量安全把控。”杜金旺介绍,在品种布局上,根据土壤条件科学安排作物品种;投入品统一采购,扫码即可查询溯源信息;绿色防控优先采用物理、生物防治,最大限度减少化学农药使用。

  在黄泛区农场农资仓库,化肥、农药等农资摆放整齐,每件产品都附有二维码。“农资均从正规厂家采购,统一供应农户,避免买到假货。”仓库管理员老刘说,农户下单后,农资可送抵田间。

  “今年,已入库大量优质种子粮,并为每批种子建立完整的生长档案,为后续的销售推广提供有力保障。”在夏粮收购期间,技术员对每批小麦进行抽样检测,严格把控水分、容重等关键指标。

  “实行‘六统一’管理模式后,农产品质量有了坚实保障,销路不愁。”尹老汉开心地说,黄金梨通过统一品牌销售,价格好,卖得快。

  多元发展: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共赢”

  “这是黄泛区农场的黄金梨,皮薄肉厚、甜度高,大家可以尝尝。”电商直播间里,主播小王正热情地向网友介绍产品,开播不久就卖出不少。“我们通过直播,让更多优质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小王说,去年线上销售额十分可观,今年有望实现更大突破。

  “黄泛区农场与大型超市、出口商建立稳定合作,实现订单种植、订单销售。我们科学管理,确保产品质量稳定可靠。”李富国说,这种模式有效解决了销售问题,让农户收入更加稳定。

  在带动周边农户方面,黄泛区农场着力打造“30 分钟农业服务圈”,提供农机作业、技术指导等专业化服务。“一接到农户电话,农机手就带设备上门。技术员定期到田里解决难题。”杜金旺说,去年服务周边大量农田,提供多次技术指导,并供应不少农资。

  黄泛区农场定期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训班,邀请农业专家授课。来自兰考等地的农户学习黄泛区农场种植技术后,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收入持续增加,不少人还成为当地致富带头人。

  黄泛区农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谷静介绍,黄泛区农场在兰考探索实践的垦地合作“1234”利益共享模式,有效带动周边农户实现增收致富。

  “既要种好自家田,又要带动周边富,这是我们的使命。”黄泛区农场党工委书记张晓表示,黄泛区农场将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完善管理模式,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种业振兴和粮食安全注入新动能,让更多农户共享发展成果,在豫东平原绘就更加壮丽的丰收图景。(记者 张猛 孙靖)

责任编辑:孙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