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娘,在家吗?”6月16日一大早,沈丘县赵德营镇洼刘营村网格员牛中敏骑着电动车来到村民王桂灵的家门口,一边敲门一边问。
“小敏啊,你咋起那么早呀,快到屋里坐。”王桂灵打开房门道。
“我不进屋了,就是来告诉您,这房前的排水沟已经疏通了,往后下再大的雨也不用担心积水了!”
“哎呀!我只是随口说说,你们这么快就把活干了,太谢谢了。”
原来,王桂灵家门前有一条排水沟,由于淤堵排水不畅,每逢下大雨路面就会积水。牛中敏在走访中得知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向村委会报告。随后,村委会迅速组织人员对排水沟进行清淤疏通,消除积水隐患。
辞别王桂灵后,牛中敏又骑上电动车前往下一家。作为一名微网格员,牛中敏每天要走访10余户村民,他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录着村民的大小事情。
小网格里化纠纷
2024年以来,赵德营镇聚焦落实省、市、县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工作部署,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与民生服务深度融合的新路径,让群众在乡村振兴道路上更有获得感、幸福感。
实施“党建+网格”管理模式。该镇把所有行政村纳入网格化管理,按照“属地管理、规模适度、无缝覆盖、动态调整”原则,将全镇33个行政村精细划分为113个三级网格及324个微网格,充分利用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全力做好隐患排查、治安巡防等工作。
“过去,群众有事得往镇里跑,现在实行网格化管理后,干部主动上门找问题,实现了‘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中’。”赵德营镇镇长杨晓丽说。
今年1月至5月,全镇网格员累计排查邻里纠纷、机井维修等民生问题630余件,并全部化解,群众满意度达100%。
党群议事促和谐
“使用机井时,应按照先困难户、后一般户、最后党员的顺序进行。”6月11日下午,马楼行政村党支部书记马新民主持召开党群议事会,老党员马良率先发言道。
“我赞成这个办法。”
“我也赞成,这样可以避免在机井使用时造成矛盾纠纷。”
……
在融洽的氛围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解决问题的办法。
“近期,由于干旱少雨,需要抗旱保苗,群众在使用机井时难免发生纠纷。今天我们召开党群议事会,就是要找到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马新民说,他们在日常工作中发现群众之间的矛盾纠纷后,能当场解决的当场解决,不能当场解决的就及时召开党员和群众代表参加的党群议事会,共同商议解决办法。通过这种“群众提、党员议、两委办”的模式,马楼行政村今年已化解矛盾纠纷30余个。
贴心服务暖民心
“今年麦收期间,我们镇提前协调‘两堂三中心’、群众文化广场、不影响交通安全的道路两侧等公共场地,划定集中晾晒区,确保了粮食及时晾晒、颗粒归仓。”赵德营镇农业中心主任刘耀辉介绍。
今年“三夏”期间,为保障全镇6.5万亩小麦及时收割,赵德营镇成立了“三夏”服务队,提前对当地农机手进行技术培训,为30户劳动力不足的家庭建立帮扶台账,并及早协调外地农机前来收割作业。针对可能出现的阴雨天气,赵德营镇组织党员干部组成护粮小分队、农机应急服务队等服务团体,24小时待命,确保夏粮晾晒有场地、管护有人员。
沈丘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副县长、赵德营镇党委书记卢琪珍表示:“基层治理的关键在于让党组织成为群众最坚实的依靠。我们将继续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在党建引领下,走好基层高效能治理每一步,让基层党组织真正成为群众看得见、找得到、靠得住的坚强堡垒。”(记者 高洪驰 通讯员 刘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