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随着我国糖尿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加,糖尿病足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
什么是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指由糖尿病综合因素引起的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肢端坏疽等病变的总称,是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或深层组织破坏。根据临床观察,96%的糖尿病坏疽发生在足趾部位。
主要发病机制
1.高血糖的基础作用。高血糖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基底膜增厚、血液黏稠度增加、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这些变化共同导致血管狭窄和闭塞,影响下肢和足部的血液供应。
2.神经病变。糖尿病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会导致感觉减退或消失、足部对外界刺激感知能力下降,运动神经损伤导致足部肌肉萎缩和畸形,自主神经功能障碍影响汗腺分泌,导致皮肤干燥、易裂。
3.血管病变。长期高血糖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迁移、血管壁增厚,这些变化增加了血管阻塞和破裂的风险,严重影响足部组织的血液供应。
4.感染因素。糖尿病患者足部容易感染,因为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免疫功能异常使感染难以控制,血液循环障碍导致抗生素难以到达感染部位。
常见临床表现
1.感觉异常:麻木、刺痛、烧灼感或感觉丧失;
2.皮肤改变:干燥、无汗、变薄、发亮;
3.溃疡形成:足部出现难以愈合的伤口;
4.感染征象:红肿、疼痛、流脓、发热;
5.运动障碍:行走困难、跛行。
预防措施
1.控制血糖。遵医嘱使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定期监测血糖水平,保持健康饮食,限制精制糖和饱和脂肪摄入,适度运动,维持合理体重。
2.日常足部护理。每日检查足部,使用镜子检查足底,注意有无伤口、水泡、红肿等;正确洗脚,用温水(不超过37℃)洗脚,避免浸泡过久,洗后彻底擦干;保持皮肤湿润,使用润肤霜防止干裂,但避免涂抹于趾缝;正确修剪趾甲,平剪,勿过短或弧形修剪;避免赤脚行走,室内外均需穿鞋。
3.选择合适的鞋袜。选择透气性好、内部无接缝的棉质袜子,每日更换。鞋子需前掌宽大、足弓支撑良好,避免穿高跟鞋或尖头鞋。
4.其他预防措施。戒烟,控制血压和血脂,定期就医检查,及时处理足部问题,发现异常立即就医,勿自行处理。(周口淮海医院 陈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