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面别再“瞎操作” 四招教您“洗对脸”
来源: 周口晚报 时间: 2025-09-16 09:42:32 访问量:0

字体大小[ ] 打印

分享:

  洁面是我们每天都会做的事,但很多人可能在不知不觉中踩了坑。你知道常见的洁面误区有哪些吗?其实,洁面也要分肤质,对照下面的内容,看看你平时的做法对了吗?

  简单辨别自己的肤质

  清晨用温水洗脸后,静待1小时,可根据全脸的出油情况辨别肤质:若面部没有油脂,且全脸有紧绷感,大概率为干性皮肤;若双侧脸颊、额头及鼻部冒出油脂,大概率为油性皮肤;若双侧脸颊是干的,额头及鼻部出现油脂,大概率为混合性皮肤;若皮肤既没有紧绷感,也没有出油,则为中性皮肤。

  不同肤质洁面方式不一样

  油性皮肤人群可使用碱性洗面奶或肥皂清洁面部;干性皮肤人群更适合用温和的洗面奶清洁面部;混合性肌肤人群则需将面部分区护理;易过敏人群可以适当减少洗脸次数。

  3个洗脸误区

  误区一:面部皮肤需要深层清洁

  其实,面部并不需要深层清洁。皮肤表层有屏障,不管何种清洁成分,最终都只是在“洗刷”皮肤的外表。

  长期使用深层清洁的洁面产品,可能使皮肤水分丢失,破坏皮肤屏障功能,甚至影响角质层的厚度等。只有出油多且皮肤并不敏感的人群,可短期使用这类产品。

  误区二:氨基酸洁面乳就是洁面乳里加了氨基酸

  根据国家《化妆品标签管理办法》,只有添加了氨基酸成分的洁面乳,才能被称为氨基酸洁面乳。然而,在护肤品行业中,大家普遍指的氨基酸洁面乳是添加了氨基酸类表面活性剂的洁面乳。

  氨基酸和氨基酸类表面活性剂的功效不能混为一谈。对于干性皮肤和中性皮肤人群来说,推荐使用添加了氨基酸类表面活性剂的洁面乳。此类产品清洁力相对温和,对皮肤屏障功能影响小,更适合长期使用。

  误区三:洁面产品泡沫越多越好

  洁面产品的清洁力并不取决于泡沫多少。洁面产品的实际清洁力取决于配方中皂基类表面活性剂或其他类型表面活性剂的添加量。

  很多适合皮肤敏感人群使用的洁面产品泡沫都很少,甚至几乎不起明显的泡沫,但这并不代表产品洗不干净脸。

  确定一款产品是否适合自己,不用看泡泡多少、是否绵密,而应当以使用后的肤感作为评判标准,洁面后如果皮肤不干燥、不紧绷,且顺滑,就说明这款产品是适合自己的。

  4个正确洁面方法

  保持适宜的洁面频率:每天早晚建议洁面1次。

  按需使用洁面产品:每次清洁并非必须使用洁面产品,可根据自己的皮肤感受,使用清水洁面。若处在炎热环境、工作或生活环境较差,或使用了防晒霜、油脂类化妆品,建议使用洁面产品。

  控制洁面水温:选择适宜的水温洗脸。

  做好洁面后护理:不管何种肤质、是否使用洁面产品,洁面后都应配合使用保湿剂,保证皮肤的健康水合状态。(据《大众卫生报》)

责任编辑:史磊